果樹所在荔枝果實酸度積累機制研究上取得新進展
近日,果樹所荔枝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期刊(SCI 2區(qū),IF:6.208)發(fā)表了題為“Combined Metabolome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Unvei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ruit Acidity Variation in Litchi (Litchi chinensis Sonn.)”的研究論文。本論文首次揭示了荔枝果實有機酸差異積累的分子機制,為荔枝果實品質改良和功能健康型水果開發(fā)方面提供新思路。果樹所姜永華博士和加工所戚英偉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,果樹所蔡長河研究員和歐良喜研究員為通訊作者。
荔枝是重要的南方經濟果樹,當下的栽培品種普遍高糖低酸,風味寡淡,限制了荔枝產品的加工應用,亦不能滿足現代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,因此了解荔枝果肉有機酸積累機制對優(yōu)質果品的培育及加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該研究利用國家荔枝資源圃(廣州)內的特殊種質資源‘博8’(高酸)和常規(guī)栽培品種‘懷枝’(低酸)為研究材料。研究發(fā)現,發(fā)育過程中‘懷枝’果肉中蘋果酸降解速率遠遠超過‘博8’,‘懷枝’中蘋果酸和檸檬酸的急劇降解分別與富馬酸和GABA雙合成途徑激活有關。本研究共獲得30個候選基因,其中3個關鍵基因LITCHI026501.m2 (延胡索酸酶)、LITCHI020148.m5(谷氨酸脫羧酶)和LITCHI003343.m3(谷氨酸脫氫酶)已鑒定為果實酸度調控的功能基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