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科所揭示模式識別受體調控器官移植的機理
近日,動科所豬育種團隊聯(lián)合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醫(yī)學實驗動物研究所在國際知名免疫學研究領域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 (IF=5.70)上發(fā)表題為“TLR4 signalling in ischemia/reperfusion injury: a promising target for linking inflammation, oxidative stress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to improve organ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”的論文。我院動科所王塑天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,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鄧守龍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。
器官移植是器官衰竭晚期的主要治療手段,每年挽救無數(shù)人生命。缺血/再灌注損傷(IRI)通常與不良預后相關,并與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礙和移植物存活有關。IRI是一種復雜的病理狀態(tài),受氧化應激、代謝應激、白細胞浸潤、細胞程序性死亡途徑和炎癥免疫反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。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是器官移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。Toll樣受體(TLRs)是重要的模式識別受體,在多種器官上表達,在識別病原相關分子模式和損傷相關分子模式時協(xié)調免疫反應。
本文指出TLR4信號是緩解移植后IRI的關鍵靶點。大多數(shù)研究只關注TLR4在固有免疫、胞內氧化、細胞程序性死亡(PCD)領域中的單一功能。然而IRI不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同時也是包括炎癥、氧化應激和PCD內在多種反應的來源。研究顯示TLR4是連接炎癥、氧化損傷和PCD的重要節(jié)點。在不同的條件下,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差異很大,最終導致不同的預后。下一步研究會更全面地分析它們之間的具體互作機制。隨著我們對器官移植物多樣性在IRI進展中的深入理解,靶向TLR4改善器官移植物預后是一個有前途的策略,而豬作為一個重要的人類器官移植供體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。
該項目得到了豬禽種業(yè)學科建設戰(zhàn)略專項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(fā)計劃、廣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生物育種研究中心課題等項目的資助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www.frontiersin.org/journals/immunology/articles/10.3389/fimmu.2024.1447060/fu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