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香蕉改良中心廣州分中心
國家香蕉改良中心廣州分中心由農業(yè)部2015年批復建設,總投入經費943萬元。建有組培實驗室和離體種質庫1120平方米、科研實驗室687.78平方米,新建植物人工氣候室150平方米、玻璃溫室1000平方米、育苗大棚3000平方米。
國家香蕉改良中心廣州分中心現(xiàn)有專業(yè)技術人員11人,其中研究員3人,副研究員7人,助理研究員1人。該中心開展了香蕉種質資源的收集和保存、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及創(chuàng)新、新品種選育至產業(yè)化推廣應用的研究。從國際香蕉種質中心等地引進和國內收集各類香蕉資源共計228份,涵蓋14個基因組類型,24個栽培類型,建立了香蕉種質資源的三級保存體系。建立了以分子標記技術為基礎的香蕉種質資源基因組類型鑒定體系,完成了228份香蕉種質的基因組類型鑒定。系統(tǒng)地開展了香蕉種質的抗枯萎病評價,篩選出抗病資源55份。完成了對非洲作為主糧的12份東非高原蕉和plantain進行了評價,評價和篩選出一批特色種質資源,如適用于雜交育種的親本資源、煮食蕉系列資源、多用途加工特性資源、稀有纖維用途蕉麻品系、觀賞盆景香蕉資源等。建立了香蕉雜交育種技術體系,進行了12個雜交組合的授粉,并獲得46株雜交后代,育成國內首個雜交新品種中蕉9號,綜合性狀優(yōu)良,田間表現(xiàn)不感香蕉枯萎病。建立了多個香蕉品種資源的胚性細胞懸浮系,通過體細胞胚發(fā)生途徑獲得再生植株。建立了香蕉高效遺傳轉化技術體系,為香蕉轉基因遺傳改良建立了技術平臺。采用同源轉基因技術創(chuàng)制出了2個抗寒香蕉新種質。利用寄主植物誘導基因沉默技術,成功培育出了對香蕉枯萎病具有廣譜抗性的新種質。選育優(yōu)質、抗病香蕉新品種7個,為我國香蕉產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提供技術支撐。
國家香蕉改良中心廣州分中心的建設和運行,將有效提高我國香蕉品種改良和利用的能力及水平,為我國香蕉產業(yè)提供品種和技術支撐,提高我國香蕉生產的國際競爭力。
聯(lián)系方式:020-38694326